預見2024:《2024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全景圖譜》(附發展趨勢等)
——原標題:預見2024:《2024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國船舶(600150);中國重工(601989);中船防務(600685);江龍船艇(300589);亞光科技(300123)等。
本文核心數據:工業總產值;三大造船指標,銷售收入
行業概況
1、定義
船舶制造行業,即造船業,是現代綜合性產業,也是軍民結合的戰略性產業。作為關乎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的重要產業,船舶制造行業為海洋開發、水上交通運輸、能源運輸、國防建設等提供必要的技術裝備,是我國制造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成分。
現代船舶種類較多,可按不同方式對船舶進行分類。具體來看,按船體材料,可分為鋼質船、鐵質船、木質船、玻璃鋼船、鋁質船、鋼絲網水泥船、混合結構船等;按航行區域,可分為遠洋船、近洋船、沿海船和內河船等;按動力裝置,可分為蒸汽機船、內燃機船、汽輪機船、電動船和核動力船等;按推進方式,可分為明輪船、螺旋槳船、平旋推進器船和風帆助航船等;按航行方式,可分為自航船和非自航船;按航行狀態,可分為排水量船、滑行艇、水翼艇、氣墊船、小水線面船、沖翼艇等;按照用途可分為民用船舶和軍用艦艇。
2、產業鏈剖析
在船舶行業鏈中,上游為原材料、船舶設計及船舶配套設備供應;中游為船舶制造;下游為航運、國防軍工、海洋工程裝備等船舶應用領域及租賃、維修等船舶服務環節。其中,船舶制造是核心環節,圍繞船舶制造環節,船舶行業形成復雜多樣的行業鏈條。
產業鏈上游涉及環節較多,參與主體類型多元;中游船舶制造行業代表企業有滬東中華造船、揚子江船業、新時代造船、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廣船國際南沙船廠、大連船舶重工、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北海造船、大連中遠海運川崎;下游應用主體包括寧波海運、招商輪船、中遠海能等。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結構調整階段
回首自近代以來150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國船舶制造業經歷了廢墟起步、對外開放、世界跨越、繼往開來等主要階段,由千瘡百孔到重獲生機、由百業待興到脫胎換骨,見證了時代的興衰百態,鐫刻了實業興國的永恒。當前,我國已邁入世界造船大國的行列,國際競爭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形成了船舶現代科技創新體系,初步建立了現代高水平的船舶工業體系。
行業政策背景:“十四五”以來政策難道綠色化、智能化
《“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我國將重點發展海洋、海事、航運、船舶相關產業,發展方向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發展具體目標包括實施重型破冰船等研制、推進大型LNG船舶和深海油氣生產平臺等研發應用。“十四五”期間,我國船舶制造業的政策引導方向是綠色化、智能化。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船舶制造業繼續領先全球
2023年,我國造船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4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地位進一步穩固。以載重噸計,2023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50.2%、66.6%和55.0%,市場份額首次全部超過50%。整體來看,2018-2023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所占全球份額均呈上漲趨勢。
2、中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步回升
2023年,全國造船完工量423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新接訂單量7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6.4%。12月底,手持訂單量1393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2.0%。,中國造船三大指標均大幅回升。
3、規上船舶工業企業收入利潤穩步增長
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包括船舶制造、船舶配套、船舶修理、船舶改裝、海工裝備制造、航標器材及其他浮動裝置的制造)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37億元,同比增長20.0%;實現利潤總額259億元,同比增長131.7%。
注:2021-2022年為1-11月統計數據,2023年為全年統計數據。
4、船舶出口金額保持持續增長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近幾年,我國船舶出口金額保持持續增長。2023年,我國船舶產品出口金額318.7億美元,同比增長21.4%。
注:2021-2022年為1-11月統計數據,2023年為全年統計數據。
從出口地區來看,2023年,我國船舶產品出口到191個國家和地區,向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金額分別為177.3億、29.0億和28.4億美元。
注:2021-2022年為1-11月統計數據,2023年為全年統計數據。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江蘇船舶制造行業發展最強勁
從國內船舶制造主要企業區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遼寧、山東、江蘇、上海、廣東五省,代表企業區域分布較為集中。
從造船完工量來看,根據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披露的信息,2023年,我國造船完工量Top5省市,依次為江蘇省、上海市、遼寧省、浙江省和山東省,Top5省市造船完工量占全國份額的87.6%。
2、企業競爭:船舶制造行業市場集中度高,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是頭部企業
中國造船行業目前的競爭格局中,頭部企業為特大型央企——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14日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成立,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04家,資產總額8900億元,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2023年中國手持訂單量排名前10的船廠中,滬東中華造船、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大連船舶重工及等都是其下屬造船企業。
從市場集中度來看,我國船舶制造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高,無論是根據造船完工量,還是根據新接船舶訂單量,2023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CR10都高達58%以上,主要是因為船舶制造行業具有高技術壁壘、高資金壁壘等投資特性。但從近幾年造船市場集中度趨勢來看,從2020年開始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政策引導,綠色化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船舶制造行業未來發展或有三大趨勢,即綠色化、智能化,市場集中度上升,船舶制造企業向前一體化,具體分析如下:
2、我國經濟運行質量改善,預期船舶制造市場繼續增長
根據船舶工業協會資料,結合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多家國際機構發布的最新經濟展望,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加上地緣沖突不斷等因素影響,全球航運業和造船業將面臨更多挑戰,但隨著行業脫碳進程加快,對新造船市場將產生積極作用,預計2024年我國造船完工量將在4500萬載重噸左右。
結合外部宏觀環境走勢,進一步預測到2029年我國造船完工量將超過5400萬載重噸,2024-2029年復合增速將在3.8%左右。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船舶制造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